商業整合系統的實作是依階段進行。依據執行實作的組織,每一個階段產生的
交貨項目性質和時效以及精確的詳細資料可能不同。不過,從較高層次來看, 在
WebSphere 商業整合系統的實作中使用了幾個概括階段。其中包括:
- 探索及評估需求
- 評估可用的元件
- 設計新建 (自訂) 或延伸的元件
- 開發與配置
- 驗證
- 部署。
這個階段藉由確認專案的商業目標、系統需求及整體開發成果來開始實作程序。
探索從高層次細節開始,再逐步移向低層次細節。它以下列高層次問題作為開始:
- 企業有哪些特定的商業問題需要解決?
- 需要整合哪些企業層次的商業程序才能解決商業問題?
詢問下列問題及其他可能適用於企業的問題:
- 介面中包含哪些應用程式且其版本為何?
- 哪些是來源應用程式?
- 哪些是目的地應用程式?
- 哪一個應用程式是記錄系統?
- 應用程式生產中或仍在開發中?
- 應用程式是自行開發還是套裝的應用程式?
- 需要在其中整合商業程序的技術環境 (包括應用程式、資料庫及 API) 為何?
判斷技術環境的性質。 查驗下列每一項:
- 資料庫
- 平台和作業系統
- 應用程式目前的 API
- 所有應用程式用戶端和伺服器平台的位置
- 網路環境
- 應用程式版本
- 預期的交易量。
若要識別實作需要的介面及將要使用的元件,您需要重新搜尋低層次細節中的資訊,
方法為識別並描述想要實作的特定商業程序、必要的商業邏輯和資料轉換,以及彼此互動的
應用程式和資料庫詳細資料。您的重新搜尋可能包括下列資訊收集作業:
- 識別及描述需要發生才能解決商業問題的商業程序。詢問下列問題:
- 您商業程序中的正常處理流程為何?
- 哪一個事件起始了交易或資料流程?
- 商業程序中包含哪些應用程式?
- 哪些組織擁有商業程序、應用程式和資料?
- 何謂輸入和輸出?
- 資料有先決條件/相依關係?
- 有過濾需求?
- 若有多個目的地,決定資料傳送目標的因素為何?
- 介面為雙向?
- 交易處理的頻率為何?
- 有必須完成交易處理的時間範圍?其他處理也依據這個時間範圍?
- 資料量為何?
- 介面為即時或批次?
- 介面為同步 (需要回覆) 或非同步 (丟出即不管)?
- 錯誤處理程序為何?
- 說明商業程序中應用程式之間交換的資料實體結構。
- 識別來源與目的地應用程式之間必要的資料轉換。
- 識別商業程序中發生或必須發生的程式化事件
(指處理中發生的事情,例如遞送邏輯和 過濾邏輯)。
- 以流程圖說明商業程序流程。流程圖可協助您分析需要執行的功能。
您需要使用它們來建立訊息流程,以遞送及轉換應用程式間需要交換的資料。
評估與設計取決於探索期間所收集的詳細資訊。
確定介面及其包含的整合元件詳細需求後,您就可以開始評估現有的元件是否符合您的需求。
您會發現,有些需求是元件必須已存在且可依現狀使用,有些需求是要延伸現有的元件
(依據您的需求而修訂),有些需求則需要建立新的 (自訂) 整合元件。
個別地評估每一個元件,並從元件與整體介面的其他元件的關係加以評估。
要等到您也開始設計在介面中與某元件互動的其它元件時,您才算完成該元件的設計。
如需設計元件的詳細資訊,請參閱下列書籍:
- Business Object Development Guide
- Connector Development Guide for Java
- Connector Development Guide for C++
在這個階段中,您可以建立任何需要的新整合元件,亦可針對要實作的
每一個商業程序介面來配置元件。
這是一種反覆程序,您可能需要重新配置元件或修改元件設計。
當建立及配置介面元件時,您可以執行單元測試來判斷個別元件的運作是否正常。
當配置好整個介面後,您可以執行一連串測試來判斷個別介面的所有元件是否
能夠一起正常運作。
在高層次方面,建議以下列一般次序開發整合元件:
- 連接器
連接器及其使用的商業物件直接與應用程式本身互動。
基於這個原因,及因為建立新連接器所花的時間通常比建立其他元件要長,
所以應先識別 (如果連接器已存在) 或建立連接器。若不需要建立自訂連接器,
您可以開始進行應用程式特有商業物件的開發程序。在決定需要開發或延伸的連接器之前,
請確定您已調查過哪些連接器已可從 IBM 取得,且您瞭解該網站的相關授權規定。
- 商業物件
由於其他元件將取決於商業物件,所以請先開發商業物件。
您可使用多重疊代的方式來建立自訂應用程式特有商業物件、使用連接器重試每一個疊代,
然後加入功能再重新測試。您在第一個單元測試期間配置連接器,並通過重複的開發和單元測試,
您將完成商業物件與已配置連接器的實作。
開發與配置通常是依規定的步驟順序來執行。
- 開發自訂連接器 (如果需要)
- 開發或延伸應用程式特有商業物件
- 配置 WebSphere MQ Integrator Broker 來使用連接器
- 配置連接器
- 開發訊息流程
- 以單元方式測試應用程式特有商業物件
- 配置連接器與商業物件
- 以字串方式測試介面。
於驗證階段期間,於受管制的測試環境中執行系統測試,以確定「探索」階段期間
識別的所有需求皆符合系統設計。驗證階段期間的「系統測試」包括功能、效能及
迴歸測試 (視需要)。
- 功能測試 -
確定系統的所有功能需求皆符合。應使用需求矩陣來確定需求已通過測試且可接受。
- 效能測試 - 確定時效需求 (如通訊量、回應時間及潛伏期) 符合設計或最佳化。
- 迴歸測試 -
當在驗證期間修改了系統設計或配置參數時,必須執行迴歸測試以確定其他
系統功能和通訊量功能沒有衰退。
驗證階段作業包括下列所示:
- 開發內含所有功能及效能需求的需求矩陣。
- 識別、指定及配置系統測試環境。
- 識別及開發供系統測試使用的測試資料集。
- 將系統實作從開發環境移轉至測試環境。
- 針對系統測試規劃與程序來開發、協調及取得用戶端共同意見。
為每一個測試矩陣項目指定特定的測試。
- 執行系統、功能及效能測試。
- 識別、控制及解決系統測試期間發現的問題。
- 執行迴歸測試 (視需要)。
- 開發及發佈「系統測試報告」。
- 取得已開發系統的用戶端認同。
部署階段的目標是要確定已完成開發且通過測試的商業整合系統已在用戶端
正式作業環境中實作、已視需求執行最佳化,且已備妥在用戶端網站使用。
部署階段作業包括下列所示:
- 開發並取得整體驗收和部署規劃的用戶端認同,確保現有系統與程序不被中斷而能繼續作業。
- 將已開發完成且通過測試的系統從測試環境移轉至正式作業環境。
- 取得並記錄系統整合的用戶端專屬商業程序和資料轉換需求。
- 開發、實作及測試支援專屬正式作業環境需求所需的修正 (例如位址、密碼等等)。
- 安裝並測試用戶端正式作業系統上的商業整合系統軟體。
- 為正式作業環境最佳化商業整合系統。
- 取得已部署之系統的用戶端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