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9 提供標準連接器配置內容的快速參照。 並非所有連接器都會利用所有的這些內容,內容設定可能會因整合分配管理系統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因為標準內容相依關係是以 RepositoryDirectory 為基礎。
執行連接器之前,您必須先設定其中一部份內容的值。 請參閱下面章節,取得每一個內容的說明。
內容名稱 | 可能值 | 預設值 | 更新方法 | 注意事項 |
---|---|---|---|---|
AdminInQueue | 有效的 JMS 佇列名稱 | CONNECTORNAME /ADMININ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
AdminOutQueue | 有效的 JMS 佇列名稱 | CONNECTORNAME/ADMINOUT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
AgentConnections | 1-4 | 1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MQ 或 IDL: 儲存庫 目錄 為 <REMOTE> |
AgentTraceLevel | 0-5 | 0 | 動態 |
|
ApplicationName | 應用程式名稱 |
指定給連接器 應用程式名稱的值 |
元件 重新啟動 |
|
BrokerType | ICS、WMQI、WAS |
|
|
|
CharacterEncoding | ascii7, ascii8, SJIS, Cp949, GBK, Big5, Cp297, Cp273, Cp280, Cp284,
Cp037, Cp437
| ascii7 |
元件 重新啟動 |
|
ConcurrentEventTriggeredFlows | 1 至 32,767 | 1 |
元件 重新啟動 |
儲存庫 目錄 為 <REMOTE> |
ContainerManagedEvents | 無值或 JMS | 無值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
ControllerStoreAndForwardMode | true 或 false | True | 動態 |
儲存庫 目錄 為 <REMOTE> |
ControllerTraceLevel | 0-5 | 0 | 動態 |
儲存庫 目錄 為 <REMOTE> |
DeliveryQueue |
| CONNECTORNAME/DELIVERY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
DeliveryTransport | MQ、IDL 或 JMS | JMS |
元件 重新啟動 |
如果 儲存庫 目錄 為本端,則 值只能 是 JMS |
DuplicateEventElimination | True 或 False | False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儲存區管理 事件」必須是 <NONE> |
FaultQueue |
| CONNECTORNAME/FAULT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
jms.FactoryClassName | CxCommon.Messaging.jms
.IBMMQSeriesFactory 或CxCommon.Messaging
.jms.SonicMQFactory
或任何 Java 類別名稱 | CxCommon.Messaging. jms.IBMMQSeriesFactory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
jms.MessageBrokerName | 如果 FactoryClassName 是
IBM,請使用 crossworlds.queue.manager。 如果 FactoryClassName 是 Sonic,請使用 localhost:2506。 | crossworlds.queue.manager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
jms.NumConcurrentRequests | 正整數 | 10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
jms.Password | 任何有效的密碼 |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
jms.UserName | 任何有效的名稱 |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
JvmMaxHeapSize | 資料堆大小 (以 MB 為單位) | 128m |
元件 重新啟動 |
儲存庫 目錄 為 <REMOTE> |
JvmMaxNativeStackSize | 堆疊大小 (以 KB 為單位) | 128k |
元件 重新啟動 |
儲存庫 目錄 為 <REMOTE> |
JvmMinHeapSize | 資料堆大小 (以 MB 為單位) | 1m |
元件 重新啟動 |
儲存庫 目錄 為 <REMOTE> |
ListenerConcurrency | 1- 100 | 1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必須 為 MQ |
Locale | en_US、ja_JP、ko_KR、
zh_CN、zh_TW、fr_FR、de_DE、 it_IT、es_ES、pt_BR
| en_US |
元件 重新啟動 |
|
LogAtInterchangeEnd | True 或 False | False |
元件 重新啟動 |
儲存庫 目錄必須 為 <REMOTE> |
MaxEventCapacity | 1-2147483647 | 2147483647 | 動態 |
儲存庫 目錄必須 為 <REMOTE> |
MessageFileName | 路徑或檔案名稱 | InterchangeSystem.txt |
元件 重新啟動 |
|
MonitorQueue | 任何有效的佇列名稱 | CONNECTORNAME/MONITOR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DuplicateEvent Elimination 必須為 True |
OADAutoRestartAgent | True 或 False | False | 動態 |
儲存庫 目錄必須 為 <REMOTE> |
OADMaxNumRetry | 正數 | 1000 | 動態 |
儲存庫 目錄必須 為 <REMOTE> |
OADRetryTimeInterval |
正數 (分鐘) | 10 | 動態 |
儲存庫 目錄必須 為 <REMOTE> |
PollEndTime | HH:MM | HH:MM |
元件 重新啟動 |
|
PollFrequency |
正整數 (毫秒)
no(以停用輪詢); key (僅於連接器的
| 10000 | 動態 |
|
PollQuantity | 1-500 | 1 |
代理程式 重新啟動 |
僅限 JMS 傳輸: 已指定 儲存區 管理的 事件 |
PollStartTime | HH:MM(HH 是 0-23,MM 是 0-59) | HH:MM |
元件 重新啟動 |
|
RepositoryDirectory | Meta 資料儲存庫
的位置 |
|
代理程式 重新啟動 |
針對 ICS: 設定為 <REMOTE> 若為 WebSphere MQ Message Brokers 及 WAS:設為 C:\crossworlds\ repository |
RequestQueue | 有效的 JMS 佇列名稱 | CONNECTORNAME/REQUEST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
ResponseQueue | 有效的 JMS 佇列名稱 | CONNECTORNAME/RESPONSE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只有當儲存庫 目錄為 <REMOTE> 才需要 |
RestartRetryCount | 0-99 | 3 | 動態 |
|
RestartRetryInterval |
有理的正數值 (分鐘): 1 - 2147483547 | 1 | 動態 |
|
RHF2MessageDomain | mrm、xml | mrm | 元件重新啟動 | 只有在遞送傳輸
為 JMS 且 WireFormat 為 CwXML 的情況下。 |
SourceQueue |
有效的 WebSphere MQ 名稱 | CONNECTORNAME/SOURCEQUEUE |
代理程式 重新啟動 |
只有在遞送傳輸 為 JMS 且已指定 儲存區管理的 事件時。 |
SynchronousRequestQueue |
| CONNECTORNAME/ SYNCHRONOUSREQUEST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
SynchronousRequestTimeout | 0 - 任何數字 (毫秒) | 0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
SynchronousResponseQueue |
| CONNECTORNAME/ SYNCHRONOUSRESPONSEQUEUE |
元件 重新啟動 |
遞送 傳輸為 JMS |
WireFormat | CwXML、CwBO | CwXML |
代理程式 重新啟動 |
只有在 儲存庫目錄 不是 <REMOTE> 時, 才是 CwXML: 當儲存庫目錄 是 <REMOTE> 時, 則為 CwBO |
WsifSynchronousRequest 逾時 | 0 - 任何數字
(毫秒) | 0 |
元件 重新啟動 | 僅限 WAS |
XMLNameSpaceFormat | 短、長 | 短 |
代理程式 重新啟動 |
僅限 WebSphere MQ Message Brokers 及 W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