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進行審查
這項作業說明如何簡化審查作業,以擴大審查員的生產力並符合已定義的品質需求。
規範: 專案管理
目的
  • 簡化審查程序,並確保正確地進行審查。
關係
角色主要執行者: 其他執行者:
輸入強制: 選用:
輸出
流程用法
步驟
進行審查會議
目的:  簡化審查作業,以擴大審查員的生產力,並符合已定義的品質需求。

這項作業只是一般性的工作;如需有關如何協調及組織審查作業的特定資訊,請參閱組織審查作業。另外也請依據所審查的工作成果,參考技術以及管理審查員的作業,以更充分瞭解需要遵循的步驟。

雖然在 RUP 中的每項特定審查作業以及隨附的準則會對如何執行每項審查提供有關的準則和建議,下列準則有助於進行任何審查:

  • 一定要訂定進行審查的特定時間,這通常是透過受認可及可重複的會議形式,雖然會議本身可能是臨時的或非正式的。
  • 為了提高生產力,要求會議參與者在會議開始之前,準備好各自的詳細審查意見回饋。
  • 檢查:
    • 已做好的工作品質,以確保所做的工作符合適當的及可接受的作品標準。
    • 已做好的工作完整性,以確保所做的工作可被後續的工作參照或使用。在許多情況下,都會提供核對清單來協助執行這項作業;請參閱每項工作成果或相關聯作業的核對清單。
    注意:您應該考慮在執行每項工作成果的每日例行工作時,使用這些核對清單:如此很可能會協助節省在下游重做的時間和人力。同時也請注意這些核對清單適用於非正式及正式的審查會議使用。

在召開每個審查會議之後,應該將會議結果記錄成審查記錄格式。此外,也可以正式地記錄變更要求(然後指派由某個人擁有及負責解決)。

最重要但卻意外地經常會被忽略的審查因素,是管理解決延續的作業,或是審查期間指出的動作。雖然您可以在審查會議期間,就指派所指出的許多動作,您也要隨時準備視需要重新分派作業,來協助維持小組成員的工作量平衡。

這項作業的主要輸入工作成果是視特定的審查類型而定:在技術性的審查中,這可能是一組需求、設計模型或程式碼;而在管理審查中,資訊則會存在一或多個專案計劃中。在「輸入工作成果」一節提到的工作成果,定義了審查架構、提供有關應該進行的整體審查範圍之準則與指示、何時應該進行審查、其正式程度等等。在「測量計劃」、「品質保證計劃」、「開發程序」以及「專案特定準測」中,有提供更詳細的指示。


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