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充分瞭解系統的用途,您必須知道系統代表誰,也就是說,誰將使用這個系統。不同的使用者類型以參與者來表示。
參與者是指任何會與系統交換資料的個體。參與者可能是使用者、外部硬體或另一個系統。
參與者和個別系統使用者之間的差異,在於參與者代表特定的使用者類別,而不是實際的使用者。多位使用者可以扮演相同的角色,這表示他們可以是同一個參與者。在這個情況下,每位使用者都是這個參與者的一個實例。
Ivar 和 Mark 都是回收機的操作員。當他們使用機器時,每一位都是用「操作員」參與者實例來代表。
不過,在某些狀況中,只由一個人來扮演參與者所建模的角色。例如,非常小的系統可能只有一個人扮演系統管理員的角色。
相同使用者也可以扮演多個參與者(也就是說,同一人可以扮演不同角色)。
Charlie 主要是將「倉庫系統」當作「倉庫管理者」來使用,但有時也會將「倉庫系統」當作 一般「倉庫職員」來使用。
系統週遭的哪些項目會成為系統的參與者?
首先,請設想將使用系統的個體。您如何分類它們? 記住一些個體(兩三個),確定所識別的參與者涵蓋它們的需要,通常是一個好習慣。當您識別參與者時,請記得下面這組問題,它們非常有用:
-
誰會提供、使用或移除資訊?
-
誰會使用這個功能?
-
誰對特定需求有興趣?
-
在組織中,哪裡會使用這個系統?
-
誰會支援和維護這個系統?
-
系統的外部資源有哪些?
-
哪些其他系統需要與這個系統互動?
在系統週遭項目中,有許多您會將它們視為個別參與者的不同項目:
範例:
支援倉庫工作的倉庫系統有下列數種使用者種類:倉庫職員、訂單登錄員和倉庫管理者。所有這些種類在系統中都有特定角色,因此,每個種類都應該用個別的參與者來代表。
範例:
在回收罐子、瓶子和箱子的回收機中,客戶是主要參與者,系統主要是為了他而建置。不過,仍必須有管理機器的人。這個角色由「操作員」參與者來代表。
範例:
控制大樓溫度的通風系統持續收到大樓感應器送出的計量資料。因此,感應器是一個參與者。
範例:
自動櫃員機必須與存放銀行帳戶的中央系統通訊。中央系統可能是外部系統,因此,應該是一個參與者。
如果您在建置網際網路型應用程式,就某種意義來說,您的主要參與者將會匿名。您實際上並不知道他們是誰,對於他們的技術和背景,您無法有任何假設。不過,您仍可以說明您預期他們針對系統扮演什麼角色。
範例:
提供資訊的系統(如搜尋引擎)會有完全匿名的參與者,他們只存取應用程式來尋找特定主題的相關資訊。
範例:
獲授權向任何巿民或網民提供法律規章、訴訟手續、表格等相關資訊的政府資訊網站。例如美國的「國內收入署」便有網頁提供如何填寫納稅申報單的相關資訊。這包括提供所有電子表單,以及讓個人以電子方式提出納稅申報單。在這個案例中,主要參與者的角色是想要瞭解如何在美國提出納稅申報單的任何人。當然,個人嘗試提出申報單之後,便不再匿名。
尋找參與者也意謂著建立系統界限,這有助於瞭解系統的用途和範圍。只有系統的直接通訊者必須被視為參與者。如果您併入的角色比系統週遭項目中還多,您試圖建立的,便是將使用這個系統的商業模型,而不是系統本身的模型。
範例:
在航空訂位系統中,參與者是什麼? 這會隨著所建置的航空訂位系統是給旅行業者使用,或旅客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直接連到所建置的系統而不同。
如果您在建置旅行業者將使用的航空訂位系統,參與者就是旅行業者。旅客不會與系統直接互動,因此,旅客不是參與者。
如果您在建置使用者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連接的訂位系統,旅客就會與系統直接互動,這時他便是一名參與者。
參與者的簡要說明應該包括下列相關資訊:
-
參與者代表誰或什麼。
-
為什麼需要這個參與者。
-
對參與者而言,系統有什麼用。
簡要說明應該只是幾個句子。
範例:
在回收機的使用案例模型中,三個參與者的簡要說明如下:
客戶:客戶收集家裡的瓶子、罐子和箱子,將它們送回商店來取得退款。
操作員:操作員負責維護回收機。
管理人員:管理人員負責商店提供給客戶金錢和服務的相關問題。
參與者的特性可能會影響系統的開發方式,尤其是會影響最好用的使用者介面的視覺化模板方式。請注意,如果商業物件模型已說明了對應於參與者的商業工作者,這時可能已擷取下列中的某些特性。參與者特性包括:
-
參與者的責任範圍。
-
參與者在其中使用系統的實體環境。與理想情況(使用者坐在安靜的辦公室,沒有分散注意的事物)的距離,可能會影響聲音等項目的使用、字型的選擇,以及輸入裝置組合(如鍵盤、觸控螢幕、滑鼠和熱鍵等)的適當使用。
-
這個參與者所代表的使用者數目。當判斷參與者的重要性及參與者所用之使用者介面組件的重要性時,這個數目非常重要。
-
參與者使用系統的頻率。這個頻率決定了在階段作業之間,預期參與者能夠記住的(使用者介面)數量。
在大部分情況下,粗估使用者數目和使用頻率便已足夠。30 和 40 的差異不會影響使用者介面的形狀,但 3 和 30 的差異便可能造成影響。
其他參與者特性包括:
-
參與者的領域知識層次。這個層次有助於判斷需要多少特定領域專用說明,以及使用者介面應該使用多少特定領域專有名詞。
-
參與者的一般電腦經驗層次。這個層次有助於判斷使用者介面適合採用較複雜或簡單的互動技術。
-
參與者使用的其他應用程式。借用這些應用程式的使用者介面概念,可以縮短參與者的學習時間,減少參與者的記憶負荷,因為參與者已熟悉這些概念。
-
參與者的一般特性,如專業層次(教育)、社會蘊涵(語言)和年齡。這些特性可能會影響使用者介面的細節,如字型和語言。
這些特性主要是在識別界限類別和原型之時,用來確保在使用者社群和使用者介面設計之間,最好的可用性會相符。
範例:
以下是「郵件使用者」參與者的特性範例。這是在其他事項之中,會與「管理送入郵件訊息」使用案例互動的參與者。
-
郵件使用者是有經驗的個人電腦使用者。
-
郵件使用者的工作環境通常都是安靜的辦公室。
-
設定的郵件使用者數量是 5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