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測試是部署軟體之前的最後一個測試動作。驗收測試的目標是驗證軟體已就緒,且可供使用者執行軟體當初設計所欲達成的功能和作業。驗收測試有三種常見的實作策略。如下如示:
通常會根據合約規定、組織和公司規範及應用領域來決定您選擇的策略。
正式驗收測試是一項非常嚴謹的流程,通常延伸自系統測試。這些測試在規劃和設計上,其嚴謹和詳細程度不下於系統測試。測試案例挑選自系統測試中執行的案例。切勿偏離挑選出的測試案例。在許多組織裡,正式驗收測試已完全自動化。
作業和工作成果與系統測試相同。在某些組織中,由開發組織(或獨立測試小組)協同一般使用者團體的代表一起執行驗收測試。而也有其他組織是完全交由一般使用者團體或其遴選的一群公正人士來執行驗收測試。
這種測試的優點如下:
-
已知待測試的功能和特性。
-
已知且可測量測試細節。
-
可自動化執行測試,允許迴歸測試。
-
可測量和監控測試進度。
-
已知驗收標準。
缺點包括:
-
需要大量資源和規劃。
-
可能只是重複實作系統測試。
-
可能無法彰顯軟體中的主觀問題,因為您只是尋找您認為可能存在的問題。
在非正式驗收測試中,測試程序就不如正式驗收測試中所規定的如此嚴謹。雖然有指明並記錄要探索的功能和商業活動,但沒有特定的測試案例可供依循。各測試人員自行決定做法。這種驗收測試方式的受控程度不如正式測試,且比正式測試更主觀。
非正式驗收測試最常由一般使用者團體來執行。
這種測試的優點如下:
-
已知待測試的功能和特性。
-
可測量和監控測試進度。
-
已知驗收標準。
-
可比正式驗收測試彰顯更主觀的問題。
缺點包括:
-
需要資源、規劃及管理資源。
-
您無法掌控使用什麼測試案例。
-
使用者可能習慣於系統的運作方式,而無法察覺問題。
-
使用者可能專注於新舊系統的比較,而非找出問題。
-
驗收測試的資源不受專案掌控,可能有所限制。
外部測試是三種驗收測試策略中最寬鬆的測試。在外部測試中,詳細程度、資料及採取的方式,均由個別測試人員全權決定。每一位測試人員負責建立自己的環境、選擇自己的資料及決定要探索的功能、特性或作業。每一位測試人員自行拿捏尺度來決定是否接受系統目前的狀態。
外部測試由使用者實作,通常是幾乎或完全不受開發組織(或其他非一般使用者)的管理。外部測試是所有驗收測試策略中最主觀的測試。
這種測試的優點如下:
-
由使用者實作測試。
-
有大量可能的測試資源。
-
參與測試的客戶滿意度較高。
-
可比正式或非正式驗收測試彰顯更主觀的問題。
缺點包括:
-
可能無法測試所有的功能或特性。
-
難以測量測試進度。
-
使用者可能習慣於系統的運作方式,而無法察覺或報告問題。
-
使用者可能專注於新舊系統的比較,而非找出問題。
-
驗收測試的資源不受專案掌控,可能有所限制。
-
驗收標準未知。
-
需要更多支援資源來管理外部測試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