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位置
位置在理論上表示處理流程發生的地方(位置在語意上暗指一群關係密切的資源),不限定特定的地理位置或如何實現處理功能。
關係
主要說明

簡介

概念:系統架構中,您會找到可用來檢驗系統的見解概念;在此特別有關係的是實體見解。此見解「強調系統中各物件之間的分散式互動,且提供機制來支援分散式作業」[引述自 Architecting with RM-ODP(使用 RM-ODP 來建構),Janis Putman, Prentice Hall PTR]。由此可知,邏輯物件包含子系統實例。「部署模型」支援此見解,該模型描述系統的實際分佈情形,並指出系統所支援的邏輯物件之間分散式互動的實體支援。

「部署模型」的用途是將系統構造拆解成執行處理流程的元素。這需要經由多層的抽象,也就是「位置」(最抽象)、「描述子」及「實作」 (最不抽象,描述實際的軟硬體選擇)- 這些層次基本上相當於「部署模型」說明的「概念」、「規格」及「實體」層次 (僅限於 RUP 運用在軟體開發的情況)。從普遍使用 UML 部署圖可看出,部署模型的「設計」和「實作」層次最為人所熟知。以下介紹「分析」層次,亦即位置的實體見解。

位置和連線

位置模型呈現系統最初的、抽象的、實體的分割和分佈,著重於系統的實體資源(節點、裝置、感應器及其實體連線和介面,以及實體特性,例如重量、發熱性、耗電量、震動等)。位置在理論上表示處理流程發生的地方(位置在語意上暗指一群關係密切的資源),不限定特定的地理位置或如何實現處理功能。 在極複雜、超大型的系統中,可以預見初始「位置模型」中的位置可能拆解成更細小的位置(就像一個子系統內還有其他子系統一樣)。在描述子層次上,一個位置上會指出處理資源的類型 - 也就是所謂的節點,包括運算裝置(伺服器、工作站等)、人或其他機電裝置。最後,在實作層次上,將選出實際的硬體、決定角色實例的數目(在人力資源的例子中),同時定義一套配置、容量、電源及其他環境需求、成本及效能。例如,「位置」觀點可能顯示系統可啟動人造衛量和地面站內建的處理流程。其他範例請參閱「位置圖」一節的圖例。

「部署模型」也用來記錄每一個位置上執行的子系統作業 - 如此可決定該位置必須支援的運算需求。根據位置上必須支援的行為,可以建構位置的合作關係(呈現在互動圖)- 這些將有助於明確顯示位置之間的連線。

位置圖會顯示初步分割情形、系統處理元素如何分佈及彼此如何連接。在考量非功能面需求時,運算的位置是一項議題,對許多系統工程師而言,這就是「架構」。

位置圖由兩個元素組成:

  • 位置 - 位置是一群運算、儲存、結構、機電及人力資源的集合,可執行處理流程(一般的認知)及/或實際地與環境和其他位置互動。
  • 連線 - 資訊、群眾、能源或分散的實體項目在不同位置之間流通的途徑。

位置圖的語意類似部署圖,且位置會以 UML 節點模板呈現。以 UML 標準而言,節點就是分類器:「... 是實體物件,代表一項處理資源,通常至少會有記憶體,通常也具備處理能力。節點包括運算裝置,也包括人力資源或機械處理資源。」UML 可讓我們選擇模板和利用標示值,將節點及彼此關聯的語意進一步延伸,而這些機制就是用來定義位置和連線。位置的圖示是一個圓角方塊(請參閱「位置圖」一節的圖例)。  

「部署模型」中的每一個位置必須加註衍生增補需求的說明(衍生自增補規格),這些說明具體指出品質(可靠性、維護性、安全性等)、實體和環境需求,以及開發限制(成本、技術風險等)。根據這些需求,可以決定實際的特性(每一個位置);很顯然,這些特性起碼是為了達成明確的需求,但根據健全工程情境的規定,也有可能超出需求 - 例如,為了因應非預期的容量需求。

位置採用下列機制來表現特性:

  • 品質標示,例如可靠性、可用性、效能、容量等
  • 管理標示,例如成本和技術風險

連線採用下列機制來表現特性:

  • 鏈結參數,例如資料傳送速率、支援的通訊協定、實體流動率
  • 管理標示,例如成本和技術風險。

隨著您進入設計模型,位置可能修正為一或多個節點,或有多個位置對映至單一節點。再者,由於 UML 定義很有彈性,位置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事物,最後可能形成一組硬體平台、一部份運算資源或分工合作的人力資源群。

位置圖

這些圖顯示虛實整合企業採用不同工程方法所建立「位置圖」。該企業擁有許多零售店、中央倉儲及一個網路店面。在第一種解決方案中,商店本身有處理能力。在第二種解決方案中,所有終端機直接連接到一台總部主機。在每一項案例中,位置可以設定實現設計所需的特性。目前,大多數人應該是贊成第一個範例是較理想的設計。但在幾年之內,第二個範例的解決方案可能脫穎而出。

位置圖範例 1

位置圖,範例 1

位置圖範例 2

位置圖,範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