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組織審查
這項作業說明如何促成審查流程及確保審查的適當進行。
關係
角色主要: 其他的: 協助:
輸入強制: 選用: 外部:
輸出
步驟
規畫審查作業
目的:  確保已適當規劃和組織必要的審查作業。

在參考了現行專案工作計劃,得知需要進行審查之時,扮演審查協調者角色的人便啟動這項作業。

「輸入工作成果」一節所提及的工作成果會定義一個審查架構,提供應該採用的整體審查範圍、應該執行的時間、形式化程度如何等方面的指引和方向。更詳細的指引可以在「測量計劃」、「品質保證計劃」、「開發流程」和「特定專案專用準則」中找到。

規劃審查作業的方法有許多種:這些方法會隨著多種因素而不同,例如,小組的大小和文化、專案流程所需要的形式化程度,以及專案生命週期中目前所在的位置等。所用的部分一般技術包括:

  • 檢驗。這是正式的評估技術,它會詳細檢查一或多個工作成果。檢驗被認為是收獲最多的審查技術,不過,它需要訓練和準備,才做得好。
  • 輕鬆演練。這是一或多項工作成果的作者帶著一或多位審查人員「走過」工作成果的評估技術。審查人員會提出關於技術、樣式、可能的忽略或錯誤、偏離既有標準等方面的問題和意見。
  • 前置閱讀和意見回饋。一或多位審查人員各自閱讀工作成果,寫下他們的觀察結果。當審查人員備妥之後,他們可以開會提出意見和問題。不過,這個會議可以省略,審查人員可以用書面形式,將他們的意見和問題提供給作者。

為了達到最高效率,又要儘量不中斷團隊的工作,請儘量規劃讓審查人員審核較多的工作成果,以減少召集必要審查人員的次數。 顯然每次審查都必須維持實際可行的工作量,因此,您必須相應地平衡這些衝突的需求。

通知與會者
目的:  確定與會者都受到邀請,適當收到審查通知。

請務必向參與者提供足夠的審查注意事項,以及建議他們應該做什麼來完成準備工作和參與審查流程,這一點很重要。請清楚告訴每位參與者他們所代表的權益,以及您會因而期待他們提供的審查評論和意見的類型。

請參考 RUP 中每項特定審查作業及檢附的準則,以確定邀請與會者的準則、建議的與會者準備工作,以及在同意參與審查之後,與會者將承受的預期。作為一般性的指引,當邀請與會者參與審查會議時,您應該考慮下列關係人:

  • 工作成果後來的直接使用者,其中包括測試人員和文件人員。
  • 產生這個工作成果且將成為領域或主題專家的同事。
  • 工作成果的生產者。
  • 贊助者或掌握預算的人。
  • 這個工作成果所實現之最終產品的消費者或使用者。

您既需邀請必要的審查參與者,又要使審查保持可管理而且有效,這兩者之間適當的平衡很重要。請小心選擇,只邀請有助於實現審查目標的參與者。一般而言,相較於許多參與者參加一次審查會議,參與者少一點,分成幾個焦點集中的審查會議,通常會比較有效。

處理審查會議
目的:  促進審查,使審查人員有最大的生產力,且符合定義的品質需求。

雖然 RUP 中每項特定審查作業及檢附的準則都會有如何進行每項審查的特定準則和建議,但在進行任何審查時,下列準則通常會很有幫助:

  • 一律要留下進行審查的特定時間,通常是採取已獲認可而且可重複進行的會議形式,即使會議本身隨意而不正式也無妨。
  • 為了更有效,在會議之前,會議參與者要自行備妥各自詳細的審查意見。
  • 請檢查:
    • 已產生之成果的品質,以確保工作會符合適當而可接受的作品標準。
    • 已產生之成果的完成度,以確保這個工作成果足供後續的工作參照或使用。在許多情況下,都會提供一份核對清單來協助這項作業;請參閱每個工作成果或相關作業的核對清單。
    附註:您應該考慮在每個工作成果的每日例行工作中使用這些核對清單:在下游的重做中,您可能會因而節省時間和工作。另外也請注意,正式和非正式的審查會議都可以使用這些核對清單。
管理後續作業
目的:  確保在審查之後,都會依照共識來指派和進行被認為需要注意的任何動作。

在每項審查會議之後,會議結果都應該以某種審查記錄的形式記載下來。此外,也可以正式地記錄變更要求(然後指派由某個人擁有及負責解決)。

審查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方面,是管理審查期間所識別之後續作業或動作的解決。您通常可以在審查會議本身的過程中指派許多所識別的動作,但您也要準備依照需要來重新指派作業,以平衡小組成員的工作量。

請注意,即使您可以在單次會議中審查所需要的所有項目,也不太可能一次便核准所有結論。請準備依需要來進行後續的審查,以協助管理大量後續作業的進行。





內容
多次出現的項目
事件驅動
持續進行中
選用
規劃
可重複的
詳細資訊
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