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測試的類型
本準則簡介測試的主要層次(超出功能面)。
關係
主要說明

測試電腦軟體不是只有評估功能、介面及測試目標的回應時間特性而已。其他測試必須強調特性和屬性,例如測試目標。

  • 完整性(對失敗的抵抗性)
  • 在不同平台上安裝和執行的能力
  • 同時處理許多要求的能力

為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實作和執行許多不同類型的測試。每一種測試有其特定的目標和支援技術。每一項技術專注於檢驗測試目標的一或多個特性或屬性。

以下根據最明顯的品質層次(請參閱概念:品質層次)列出測試的類型:

品質層次/品質風險 測試的類型
功能 返回頁面開頭
  • 功能測試:根據必要的服務、方法或使用案例,以驗證指定的測試目標功能為目標的測試。此測試以不同的測試目標為實作和執行的對象,包括單元、整合單元、應用程式及系統。

  • 保密性測試:以確保測試目標資料(或系統)只能由預定的參與者存取為目標的測試。此測試在不同的測試目標上實作和執行。

  • 容量測試:以驗證測試目標是否有能力處理大量資料為目標的測試,包括輸入和輸出或在資料庫裡的資料。容量測試包含一些測試策略,例如建立查詢,這些查詢可能傳回資料庫全部內容、因為限制太多而未傳回任何資料,或達到每一個欄位最大資料輸入量。
可用性 返回頁面開頭

如需相關資訊,請參閱概念:可用性測試

  • 可用性測試:針對下列項目的測試: 
    • 人為因素
    • 美學
    • 使用者介面的一致性 
    • 線上和上下文相關說明
    • 精靈和代理程式
    • 使用者文件 
    • 訓練教材
可靠性返回頁面開頭
  • 完整性測試:以評估測試目標的穩健性(對失敗的抵抗性)及對於語言、語法及資源用法等技術面依循性為目標的測試。此測試以不同的測試目標來作為實作和執行的對象,包括單元和整合單元。

  • 結構測試:以評估測試目標是否符合設計與結構為目標的測試。此測試通常用於 Web 應用程式,確保所有鏈結已連接、顯示的內容適當且沒有任何內容形成孤立。如需相關資訊,請參閱概念:結構測試

  • 壓力測試:以評估系統在異常狀況下如何反應為目標的一種可靠性測試。系統面臨的壓力包括工作量達到極限、記憶體不足、服務與硬體失效,或共用資源有限。這些測試通常是為了更深入瞭解系統在哪些方面將如何崩潰,如此,才能事先妥善規劃及安排應變計劃和升級維修。
效能返回頁面開頭

如需相關資訊,請參閱概念:效能測試

  • 基準性能測試:在新的或未知的測試目標與已知的參考工作量和系統之間,比較效能差別的一種效能測試。

  • 競爭測試:這種測試主要在驗證測試目標是否可妥善處理相同資源(資料記錄、記憶體等)出現多位參與者需求的情況。

  • 負載測試:這種效能測試將測試中系統維持不變,以各種不同的工作量,驗證和評估系統運作能力的極限。在有些作法中,工作量維持不變,只改變測試中系統的配置。通常以工作產能和內部交易回應時間來進行測量。工作量的變化通常是模擬正常運作容許度以內的平均和尖峰工作量。

  • 效能評估:監視測試目標計時測寫的一種測試,包括執行流程、資料存取、函數及系統呼叫,藉以找出和解決效能瓶頸及效率不佳的流程。
支援性返回頁面開頭
  • 配置測試:這種測試主要是確定測試目標在不同軟硬體配置上的運作符合預期。此測試也可能以系統效能測試來實作。

  • 安裝測試:這種測試主要是確定在不同的軟硬體配置和不同的條件下(例如磁碟空間不足或電源中斷)可以正確地安裝測試目標。此測試以應用程式和系統為實作和執行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