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執行時期觀察 & 分析
本準則討論「執行時期觀察與分析」。這是對系統在執行時期所做的觀察,並分析觀察結果,其中會追蹤軟體元件之間的路徑並彙總,最後透過統計推論來瞭解整體的系統行為。
關係
相關元素
主要說明

簡介

對軟體元件執行時期行為的觀察和後續的分析,是軟體成功除錯的重要作法。瞭解軟體的執行時期行為有兩種重要作法:

  • 在執行時期觀察軟體。
  • 分析觀察結果。

執行時期行為可直接觀察和分析,不需要預先定義的輸入測試或利用到測試技術來模擬應用程式行為,在此提前下,執行時期觀察和分析技術本身無關於測試。不過,測試可以適合地結合執行時期觀察技術和工具:例如,在測試執行期間,可利用將執行時期觀察自動化的工具,精確洞察元件在測試上反應出的執行時期行為。

觀察執行時期行為

除了要細心觀察軟體執行時期發生的所有行為,通常也必須仔細觀察一些重要的觀察點。這些重要的觀察點通常包括:

  • 軟體邏輯路徑即將進入或已分岔出去的決策點。
  • 已完成重要邏輯路徑的完成點,通常會形成軟體環境的狀態變更。
  • 兩個不同應用程式元件之間的介面點。
  • 軟體和執行環境之間的介面點,包括對硬體組件的任何介面。

這些觀察點也可能剛好就是控制點,此時可能改變應用程式狀態或邏輯路徑的流程控制。這些重點通常稱為「控制和觀察點 (PCO)」。

執行時期觀察排除以靜態觀察法做為主要方法,例如檢討靜態的軟體程式碼,或檢討視覺化模型中擷取之軟體建置區塊之間的關係,諸如此類。相反地,需要一個可執行的軟體元件,且在測試環境或最終部署環境中測量開發元件的執行表現時,能夠提供比其他除錯技術更實用的資訊。從執行時期行為中獲得的觀察結果,可進一步結合靜態元素來達到更深入的瞭解。

分析執行時期觀察

軟體執行時期分析只是經由分析元件執行時收集的資料來瞭解軟體元件行為的一種作法。在實作人員開發元件時,執行時期觀察和分析是實作人員進行的一種除錯活動。

自動化工具支援

鑒於從執行時期行為中可能擷取到大量低階資訊、資訊收集的速度及後續理解大量資訊時的困難度,自動化工具支援自然成為這種作法是否可行的關鍵因素。有各種方法可讓您提供自己的工具支援,市面上也有大量現成的工具,方便您在建立自己的支援時省時省力又節省成本。

如需執行時期觀察和分析工具的相關資訊,請參閱 Purify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