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型樣: 分析及設計
本功能型樣涵蓋「分析與設計」規範的活動和工作流程。
說明工作分解結構團隊配置工作成果用法
關係
說明

初始階段,分析與設計必須確認提出的系統是否可行,也要評估解決方案的可能技術 (在活動:執行架構合成中)。如果認為開發的風險很低(例如,因為非常瞭解領域、系統不是史無前例的,諸如此類),可以省略這項活動。

詳述階段初期強調建立系統的初始架構(活動:定義候選架構),做為主要分析工作的出發點。如果架構已存在(因為在先前的反覆或以前的專案中已產生,或取自於應用程式架構),則工作重心會轉為修正架構 (活動:修正架構)。此活動會建立一組初步的元素,提供適當的行為(活動:分析行為)。

確定初步元素之後,接著就進一步修正。活動:設計元件會產生一組元件,提供適當的行為來滿足系統的需求。如果系統包含資料庫,則會同步進行活動:設計資料庫。結果是一組初步的元件,將於功能型樣:實作中進一步修正。

 

內容
事件驅動
多次出現的項目
持續進行中
選用
規劃
可重複的
用法
使用注意事項

決定如何執行工作流程

「分析與設計」規範的工作流程應該制訂下列決策:

  • 查看此工作流程的活動來決定如何執行工作流程。觀察圖解及其警戒條件和準則。決定執行哪些活動及執行的順序。 
  • 決定執行「分析與設計」活動的哪些部分。下列部分導入時可能與其餘部分毫無關係。

工作流程部分

備註

使用者介面設計 有些專案會決定不設計使用者介面。理由可能是使用者介面開發很簡單。如果您決定不做使用者介面設計,這表示您將不開發「導覽圖」和「使用者介面原型」。 
資料庫設計 僅適用於在資料庫中儲存實體的情況。如果您決定不做資料庫設計,這表示您將不開發任何「資料模型」。 
即時,使用 Rational Rose RealTime 如果您決定不做,這表示您將不開發「封裝體」和「通訊協定」之類的構件。

  • 在專案生命週期,決定何時導入工作流程的每一部分。有時可能會等到「詳述」階段才導入「分析與設計」規範。比方說,如果開發的專案是很熟悉的領域、沒有嚴格的效能(或其他非功能面)的需求,且將以通過檢驗的架構為基礎,則初始階段比較不需要建立原型。
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