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構件(依重要性排列)
|
里程碑狀態
|
原型
|
已建立一或多個可運作的架構原型,可探索重要功能及重大的結構性情境。請參閱下方原型扮演的角色附註。
|
風險清單
|
已更新和審查。架構在本質上就很容易出現新的風險,大多與非功能面需求的處理有關。
|
開發流程
|
已根據初期的專案經驗來修正開發流程,包括任何專案特定準則和範本,且完整程度足以進入建構階段。
|
開發基礎架構
|
建構的開發環境已就緒,包括流程的所有工具和自動化支援。
|
軟體架構文件
|
已建立和設定基準線,包括重大結構性使用案例的詳細說明(使用案例觀點)、主要機制和設計元素的確認(邏輯觀點),如果系統是分散式或必須處理並行問題,則另外需要流程觀點和部署觀點的定義(請參閱工作成果:部署模型)。
|
設計模型(及所有構件)
|
已定義和設定基準線。重大結構性情境已定義設計使用案例實現化,且必要的行為已分配給適當的設計元素。已確認元件,且充分瞭解製作/採購/重複使用決策,可以準確估算建構階段的成本和排程。選定的架構元件已整合並在主要情境上完成評估。從這些活動獲取的教訓也可能導致重新設計架構、考慮採用替代的設計方案或重新釐清需求。
|
資料模型
|
已定義和設定基準線。已定義和審查主要的資料模型元素(例如,重要的實體、關係、表格)。
|
實作模型(及所有構件,包括實作元素)
|
已建立起始結構,主要元件也已產生原型。
|
願景
|
已根據從階段中取得的新資訊重新修正,更確實瞭解引導架構和規劃決策的最重要的使用案例。
|
軟體開發計劃
|
已更新和擴充來涵蓋建構階段及轉換階段。
|
反覆計劃
|
已完成並審查建構階段的反覆計劃。
|
使用案例模型(參與者、使用案例)
|
使用案例模型(約完成 80%)- 已在使用案例模型調查中找出所有使用案例、已找出所有參與者、已製作大部份的使用案例說明(擷取需求)。
|
增補規格
|
已詳細記載和審查增補需求,擷取到非功能面的需求。
|
測試套組(輕度測試)
|
對詳述階段建立的每一個可執行版本,已實作並執行測試,驗證建構版本的穩定性。
|
自動化測試架構
|
各種不同機制和主要軟體元素的基準組合,收錄自動化測試軟體系統的基本特性。
|
選用構件
|
里程碑狀態
|
商業案例
|
已更新(如果從架構調查中發現改變專案基本前提的問題)。
|
分析模型
|
可能形成正式構件;通常不會正式維護,而是逐步形成「設計模型」的早期版本。
|
使用者支援資料
|
「使用手冊」及其他訓練教材。根據使用案例製作的初稿。如果系統很注重使用者介面,則可能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