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設定使用案例優先順序
這項作業用來設定使用案例的優先順序,以便決定它們的開發順序。這項作業也用來識別含架構重要性的使用案例,以及設定它們的優先順序。
規範: 需求
目的

這個活動的用途如下:

  • 定義現行反覆中將分析的一組情境和使用案例的選項輸入內容。
  • 定義代表某些重要核心功能的一組情境和使用案例。
  • 定義一組含有重要架構涵蓋面(處理許多架構元素)或強調或闡明架構的特定精巧要點的情境和使用案例。
 
關係
主要說明

您可以將用來判斷使用案例優先順序的某些因素擷取成軟體需求屬性。您也可以將所產生的使用案例優先順序擷取成需求屬性,以便能夠有效管理它們。

如需需求屬性的相關資訊,請參閱準則:需求管理計劃

步驟
設定使用案例和情境的優先順序

軟體架構師會選取將分析和設計的特定數量之情境和使用案例,以提議技術內容和後續的反覆順序。各開發小組將根據員工的可用性、客戶的交付項目需求、工具和 COTS 產品的可用性以及其他專案的需求,來完成和修正這項技術提議。

被視為「含架構重要性」的情境和使用案例(如構成架構的使用案例視圖),對它們的選擇是由以下所摘要的一些重要驅動因素來驅動的。 

  • 情境對關係人的好處:關鍵、重要、有用。
  • 情境對架構的影響:無、延伸、修改。有可能關鍵性的使用案例對架構卻沒有什麼影響,而好處不大的使用案例卻會有很大的影響。好處不大卻會嚴重影響架構的使用案例,應該由專案管理人員來審查,因為可能會解除範圍。
  • 將緩和的風險(效能、產品可用性,以及元件的適用性)。
  • 架構涵蓋面的完成度(確定在詳述階段結束時,每個要開發的軟體片段都會在實作視圖中找到它的家)。
  • 其他戰術目標或限制:向使用者提供示範,等等。

兩個情境有可能會涉及相同的元件,處理類似的風險。如果您先實作 A,之後,B 就不含架構重要性。如果您先實作 B,之後,A 就不含架構重要性。因此,這些屬性可能會相依於反覆次序,當排序有了改變,以及需求本身有了改變時,應該重新評估。

含架構重要性且未獲適當瞭解或有可能改變的使用案例,您應該設定它們的優先順序,以便進行分類,使它們穩定。在某些情況下,這表示在實作需求之前,應該做進一步的需求分析。在其他情況下,某種形式的原型可能最好。

產生使用案例視圖文件

使用案例視圖的說明文件在軟體架構文件的使用案例視圖區段中。本節包含使用案例模型各個套件內的重要使用案例和情境清單,以及各項重要內容,例如事件流程的說明、關係、使用案例圖,以及關聯於每個使用案例的特殊需求。請注意,如果使用案例視圖是在反覆初期開發的,部分這些內容可能尚不存在。

評估結果

在這個階段,您應該檢查使用案例視圖來驗證工作是否上軌道,但不要太詳細審查使用案例視圖。如需在這項審查期間要尋找哪些項目的特定建議,請參閱核對清單:軟體架構文件

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