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開發商業案例
這項作業定義如何靠指出 開發新產品時的基礎產品、商業以及財務等層面,來開發商業案例,以及需要考慮的主要限制和選項。
規範: 專案管理
目的
  • 辯護產品的經濟價值。
關係
主要說明

商業案例會記載產品的經濟價值。這是用來取得專案資金的工具。商業案例若寫得不好,即使再好的產品創意也會被打挎,但是商業案例若寫得好,則可以為有價值的產品爭取到適當的資金。

步驟
說明產品
目的  對要建置的產品建立明確的定義。 

對於產品的簡要說明若通過所有關係人的同意時,對專案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產品說明應該以簡短幾個段落,定義產品是什麼、產品可以解決什麼問題,以及為何需要產品。說明不應該深入探討問題的特殊點,而是應該建立為何需要產品的強烈思辯。不過,說明必須很簡短,以便所有專案小組成員都能不費力地瞭解和記得。

定義商業環境定義
目的 定義產品部署所在的環境。
定義產品的市場。

商業環境定義可以協助專案關係人瞭解並同意產品的潛在市場。相同的一組需求在經過不同的客戶解譯之後,會產生極為不同的系統。

商業環境定義可定義產品的潛在市場,這包括系統將會操作的領域(電訊、銀行業、網路商務等)。如果領域已為大家充分理解,則只要簡短的說明就已足夠,但如果是新興的市場,就需要問題空間的較完整說明。市場定義應該包括類似的產品,並指出競爭對手或解決方案。

如果開發產品的目的是要履行合約,就必須記錄合約條款。如果必須通過主要的里程碑才能取得合約的償付款,則應該記錄履約條款。

如果產品是現有產品的加強功能,則應該說明現有的產品。

定義產品目標
目的 清楚指出產品目標。 

指出開發產品的目標 - 值得開發產品的原因。這要包括一份暫訂的排程,以及排程的一些風險評量。清楚定義及表示目標時,可以為規劃里程碑以及管理風險提供良好的基礎,亦即使專案維持正確方向並確保其成功完成無礙。

開發財務預測
目的 製訂專案成本及收入預測。 

在商用軟體產品中,「商業案例」應該包含有關專案的一套假設及投資報酬率 (ROI) 的倍數(如果這些假設成立)。例如,一年以內完工者,ROI 是五倍,兩年以內完工則是兩倍,超過兩年者,ROI 就變成負數。在詳述階段結束時會再次檢查這些假設,因為這時範圍和計劃的定義更準確。利潤是依據成本估算以及潛在的收入估算來衡量。

如果是內部軟體專案,利潤會依照專案的「淨現值」來計算,或依內部報酬率來計算。如果使用淨現值時,則會估算未來流入專案的現金流量(包括與專案開發及支援相關的負現金流量),並扣除組織依據專案風險決定的必要回收率折扣。淨現值大於零表示專案會為公司帶來正面的淨經濟利益。

如果是採內部回收率計算方式,將會假設淨現值為零,來計算要產生這個結果所需要的內部回收率。專案的這項內部回收率 (IRR) 再和具有類似風險的專案之最小回收率相比較。如果專案的 IRR 大於必要回收率的最小值,專案就會為公司帶來淨經濟利益。

商業軟體產品也可以計算淨現值和內部回收率。

資源估算會涵蓋整個專案到交付為止。這項估算會在每一個階段和每一次反覆時更新,並會隨著每一次反覆而愈來愈準確。

這裡應該包含基礎估算說明。

說明專案限制
目的 定義專案的限制。 

呈現專案所處的限制。這些限制會影響風險和成本。限制是像系統必須支持的外部介面、標準、憑證或因為策略因素而實施的技術方法,如使用資料庫技術或分散機制。

說明選項
目的 呈現產品和專案的一些選項,並說明這些選項對財務預測和專案限制的影響。 

說明產品的選項(選用功能及特性,以及相關聯的成本與好處)以及開發專案的選項。專案選項可能會包括不同的合約基底、不同的專案生命週期、不同的自做和購買組合等等。在每一種情況中,都應該說明選項對財務預測以及限制(進而影響風險)的影響。這裡的目標是要向有權提供專案資金的審查管理人員們,提供在功能、成本、ROI、排程、合約基底、開發生命週期、技術限制等等方面的決策制定寬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