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您必須將使用者介面設計呈現給使用者介面設計者以外的人,您就應該建立使用者介面原型。這個原型應該接近主要和次要視窗的外觀與操作方式。您利用這些初步的使用者介面原型來開始建立系統使用者介面的心智模型。
請注意,焦點不應是針對可執行的原型來得到好的程式碼架構和模組化;相反地,焦點應該在於建立丟棄式的原型,它用來將使用者介面各個重要方面視覺化,以及提供一些重要的使用者動作/行為。另外,在設計原型及將原型呈現給他人看時,原型可能會變更許多次,這些變更通常會做成廉價的修補程式。因此,在將要實作真正的使用者介面時,原型的程式碼通常沒什麼價值,不具「發展性」。
一般而言,實作原型比實作真正的使用者介面廉價。以下是使用者介面的原型和真正實作的差異:
-
原型不需要支援所有需求情境(如使用案例)。相反地,原型只能設定少量情境的優先順序及支援這些情境。在後續的反覆中,原型會進一步擴充,逐漸加入更廣泛的情境,且更深入地推演架構。
-
主視窗通常都最難實作;如果您建立一個真正發揮視覺化潛能的進階使用者介面,可能會很難找到現成的元件。您通常可以利用基本元件(如按鈕、開關或選項按鈕)來模擬一組特定資料的使用者介面外觀,不需要實作新的元件。可能的話,請建立一些原型來顯示涵蓋平均值和物件數量的不同組資料。
-
模擬或忽略其實作並非無關緊要之視窗的所有使用者動作。
-
模擬或忽略系統的內容,如商業邏輯、次要儲存體、多重程序,以及與其他系統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