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監視與控制專案
本活動擷取「專案管理人員」每日延續的工作,包括監督專案狀態、向關係人報告及處理問題。
說明工作分解結構團隊配置工作成果用法
關係
母項活動
說明

本活動擷取「專案管理人員」每天延續的工作,包括: 

  • 處理變更控制管理人員已批准的變更需求,並針對目前或未來的反覆排定這些要求的時程;
  • 根據眼前的風險及客觀的進度與品質評量,持續監控專案;
  • 定期以狀態評估向「專案審查委員會 (PRA)」報告專案狀態,「專案管理人員」對此組織實體負有報告的義務;
  • 討論在 作業:監視專案狀態中發現的議題與問題,並根據 工作成果:問題解決計畫努力解決。這可能需要針對「專案管理人員」無法單獨授權的工作提出「變更需求」。
內容
事件驅動
多次出現的項目
持續進行中Yes
選用
規劃
可重複的
人員配置

「專案管理人員」必須兼俱這部分規範的組織、規劃、溝通、時間管理、分類及分析能力。「管理審查人員」在專案管理上必須擁有深厚的背景知識、非常熟悉組織的商業原則和慣例,且能夠根據契約義務來研判專案的財務績效和執行效率。

用法
用法指引

這項活動在每一個階段的每一個反覆中進行。問題可能隨時出現。其他活動的時間性必須妥善調整以符合專案的情況。 例如,專案管理人員可決定建立每週測量值報告,每月定期向 PRA 做報告。

「專案管理人員」應該儘可能導入機制來自動收集和精簡專案的相關資訊(例如測量值)。 時間應該用在分析趨勢,不應該浪費在收集和計算。 很顯然,解決專案問題的責任終究落在「專案管理人員」身上。 不過,一些技術性問題應該交由其他人來解決,例如「軟體架構師」。 因此,「專案管理人員」的角色是實作建議的解決方案 - 有可能又引發次要的問題,例如資源不足,必須由「專案管理人員」解決。 這展現出「專案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之間必須存在的信任關係 - 「專案管理人員」希望「軟體架構師」可以設計出健全的技術解決方案, 「軟體架構師」希望「專案管理人員」在合約和財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備妥基礎架構和資源來實作這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