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使用案例分解是一種導出分析(及設計)元素的功能面需求的技術。活動的結果如下:
-
子系統作業的調查
-
對於位置管理的子系統作業的調查
-
對於流程執行的子系統作業的調查
-
子系統的使用案例調查(選用)
這項技術採用標準的 RUP 活動,選擇一組重大結構性的使用案例。每一個選出的使用案例上開發事件的流程。此為系統參與者和系統之間的互動說明。系統回應是黑箱;這些說明不參照任何架構元素。接著,一個黑箱步驟(由系統作業來執行)
會展開成一或多個白箱步驟,每一項步驟由具名的子系統執行。白箱步驟和管理這些步驟的位置及執行這些步驟的流程也有關聯。橫跨多個位置或流程的每一個白箱步驟(亦即,需要多人來完成),將不斷分割下去,直到可在單一位置由單一流程完成為止。白箱步驟可抄寫到多個位置上,但各自為獨立的實例。這些白箱步驟很可能成為
子系統作業,相當於經過這種較低階的邏輯分解之後的系統作業。
將個別子系統的子系統作業以獨特順序組合起來(參與系統作業的實現),可形成子系統使用案例(選用步驟)。
子系統與位置的對映
在使用案例分解的初期,主要以通常延伸至(甚至含括)多個位置的系統為對象;子系統(以及子系統的子系統)的分解深度關乎對架構的判斷力,尤其取決於系統的領域和複雜性。但就效能分析的用途而言,您必須根據一個位置所管理的子系統作業,瞭解該位置承受的運算負荷量。因此,請注意下列分解指示:分解必須產生一組清楚區隔位置的子系統作業;亦即,一個子系統作業
不橫跨多個位置,如果一個子系統作業(假設在子系統 A 中)基於效能必須用到不同位置的資源,則這些資源本身必須透過一項子系統作業(可能由子系統 A 本身在此位置上提供)或另一個子系統來提供。
如果子系統不橫跨多個位置,則顯然可滿足這項條件,但如果子系統的作業可依上述情況分割,則子系統可能橫跨多個位置 — 否則,就必須進一步拆解子系統。這裡只論及橫跨多個位置的單一子系統實例;一個子系統可抄寫至多個位置,但全部都是獨立的實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