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設定配置管理 (CM) 環境
這項作業說明如何建立用來開發和建置產品的環境。
目的

這項作業的用途是建立用來開發和建置產品的環境。這分成兩個部分來完成,首先是設定硬體境,之後是建立開發環境。

關係
角色主要: 其他的: 協助:
輸入強制: 選用: 外部:
輸出
主要說明

設定 CM 環境包括配置機器資源(伺服器和磁碟空間)和安裝配置管理工具。

設定開發環境包括建立儲存庫、設定產品目錄結構,以及匯入任何現有的檔案。起始環境是進一步開發工作的基準線。

步驟
設定 CM 硬體環境
目的:  配置安裝和配置 CM 工具所需要的硬體資源。 

配置管理者要協同系統管理員來配置機器資源,以及安裝必要的軟體工具。

專用來執行伺服器以存取專案儲存庫中之實際資料的機器,主要考量在於(依照優先順序):

  • 記憶體需求
  • 磁碟輸入/輸出需求
  • 網路頻寬
  • 專案儲存庫磁碟空間

每個這些項目的相關資訊都是在工作成果:專案儲存庫中。

將架構對映到儲存庫
目的:  產品目錄結構是用邏輯方式組織,以確保工作成果的所有相關專案都會有位置保留區。 

產品目錄結構提供所有產品相關工作成果的邏輯巢狀位置保留區。目錄範圍(作為專案儲存庫)會隨著整個系統的子系統數目及每個子系統的元素數目而不同。

在進行這些作業之前,不會合併產品的邏輯結構:分析和設計。您必須針對管理和規劃工作成果來建立起始專案儲存庫。起始結構的指引是在概念:產品目錄結構之下。

在設計決策完成之後,您便可以詳述結構的其餘部分,這時在如何針對實作來套裝各種設計元素上,實作視圖的本質會變成更加清晰。

請在目錄結構中,建立每個需要實作的子系統之位置保留區。請預估將開發之工作成果的儲存體需求,確定會有足夠的實際儲存體。針對 CM 之目的,產品目錄結構內部元素之間的內聚力必須很高。子系統應該清楚定義與系統其他部分的介面,且應該能夠獨立建置和測試。這裡的主要原因是要讓不同的小組能夠獨立並列開發系統。這裡的觀念是大幅增進開發速度,提高重複使用,使系統容易維護。 

建立起始版本化元素集
目的:  建立專案工作成果的起始基準線。 

即使在不含配置管理的專案上,也會有目錄結構及專案在進行基礎上使用的現有資料主體的觀念。這裡的觀念是匯出/匯入現有的資料到專為了開發產品而建立的結構中。

定義基準線提升層次
目的:  確定專案儲存庫所儲存的所有元素共用一組「合法」的提升層次。 

基準線是專案儲存庫的單一版本。這個基準線的品質或狀態是用基準線提升層次來表示。專案儲存庫所儲存的所有元素會共用一組「合法」的提升層次,可能會含有跨越多個專案的一致定義。請參照配置管理概念:設定基準線,以取得詳細資料。

內容
多次出現的項目
事件驅動
持續進行中
選用
規劃
可重複的
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