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評定反覆式
這項作業說明如何評估反覆評定相關的專案資訊的結果,以及決定適當的變更。
目的

這項作業的目的如下:

  • 判斷反覆式為成功或失敗
  • 擷取所學到的經驗,來修改專案或改善程序
關係
主要說明

反覆式方法比瀑布式方法好的一個主要優點,是反覆式方法可以對評估進度和相連的風險,提供自然的里程碑。在反覆式方法中,必須持續地評估進度和風險(非正式地),以確保專案不會被問題拖累。

反覆式 N 評估的摘要。



步驟
收集測量值
目的 收集專案的品質及進度資訊,取得狀態及改善情況 

這個步驟會依照專案的測量計劃,包括下列工作:

  • 收集初始測量值
  • 計算、確定及驗證測量值
  • 將測量值涵蓋在狀態評估報告中

在反覆式評估期間,會檢查測量值,並且會決定一些動作,這些動作會包括重新規劃、重新取得工具、教育訓練、重新組織等等,同時也包括重新查看測量計劃。在週期結束時的「後置審查」中,也同樣會確定可以擴充運用已收集的一些測量值,來改進程序或作為預測使用。如需有關測量值的詳細資訊,請參閱工作成果準則:測量值

橫跨數個星期或甚至於數個月的反覆式方法,其測量值的收集和報告工作,將會是一項持續不斷的工作,定期的工作成果:狀態評估會擷取中間的結果。

評估反覆式方法的結果
目的 比較反覆式方法的實際和預期結果。 

在每個反覆式方法即將結束時,核心的專案小組應該一起來評估反覆式方法,並專注於下列項目:

  • 反覆式方法是否成功達成目標?
    • 是否有減少或消除風險?
    • 版本是否符合其功能及品質目標?效能及產能目標?
  • 是否需要變更專案及擬定未來的反覆式計劃?
  • 工作成果:開發組織評估中找到的任何發現,是否被反覆式作業期間的變更否定了(因為需要變更其他工作成果,例如專案的開發程序)?
  • 反覆作業期間,是否在專案的開發程序中遇到問題? 
  • 現行版次的哪一個部分要作為基準線?重做?
  • 是否有找到新的風險?
  • 是否有發生外部變更(市場、使用者群組或需求變更了)?

根據對「反覆計劃」建立的評估準則,來評估反覆式結果:功能、效能、產能、品質測量值。使用測試作業取得的測量值,以及可用的收集測量值作為評估基準,來訂定評估數值;品質測量值適用於初始階段以及早期的反覆作業,但在稍後的詳述時,其建構和轉換就必須依賴較特定的測試測量值,來評估品質、效能、產能等等。解決在反覆作業期間執行的狀態評估指出的其他未解決的問題,以及「專案管理人員」的問題清單中的任何其他問題。

如果所有風險都已經降低到可接受的層次、所有功能都已經實作,並且已經達到所有品質目標,產品就算完成了。優良的規劃和執行方式,是在轉換階段結束時讓這個狀態發生的不二法門。

考慮外部變更
目的 確保專案和「外面的世界」維持連繫 

專案小組極容易因為過度專注於內部作業,而忘記了專案之外的世界所發生的變更。事業體可能會變更、添加、變更或去掉主要需求。或可能會有競爭者將類似產品帶入市場,因而變更市場的即時需求、特性或目標產品成本。

對照於外部環境的現行狀態,專案計劃(包括其里程碑)是否仍然有效? 風險是否有變更,導致要重新考慮反覆計劃? 建構的產品是否正確?願景是否仍然有效? 產品小組是否能如期遞交產品?是否有程序因為外部狀況變更而需要變更?

請用這些討論的結果,來產生願景風險清單軟體開發計劃反覆計劃或 專案開發程序的變更要求。

檢查評估準則
目的 確保評估準則符合實際。 

有時反覆作業可能會因為目標設得太高,而導致結果低於預期。設定高目標確實是很重要,但是有時積極進取和缺乏實際只是一線之隔。專案小組會被目標驅動,使他們擴展能力,但如果目標老是高不可及的話,則會變得士氣低迷。訂定可以挑戰專案小組,但不致於讓他們無力招架的目標,有時也需要反複進行,因為小組會學習一起合作並瞭解自己的極限。

檢查評估準則,判斷評估準則是否符合實際。有關反覆作業的好處在於彰顯出特定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如原來所想的具有重大價值。專案通常是被複雜但是低價值的需求所壓垮,這些需求是過度迷戀新技術的熱切使用者所提出的;反覆式或兩段式可以重設使用者的期望,並使他們專注於可以提供實際價值的功能上。

有時反覆式會彰顯出特定功能的實作成本極高,或會建立無法維護的架構。這項功能的商業案例應該重新審查,看看該功能是否應該維持原樣,或應該修訂為可以用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來達成需求。

建立變更要求
目的 更新專案規劃工作成果。 

依據評估結果,來產生願景風險清單軟體開發計劃反覆計劃、專案開發程序 以及軟體需求的變更要求。



內容
多次出現的項目
事件驅動
持續進行中
選用
規劃
可重複的
詳細資訊
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