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考了現行專案工作計劃,得知需要進行審查之時,扮演審查協調者角色的人便啟動這項作業。
「輸入工作成果」一節所提及的工作成果會定義一個審查架構,提供應該採用的整體審查範圍、應該執行的時間、形式化程度如何等方面的指引和方向。更詳細的指引可以在「測量計劃」、「品質保證計劃」、「開發流程」和「特定專案專用準則」中找到。
規劃審查作業的方法有許多種:這些方法會隨著多種因素而不同,例如,小組的大小和文化、專案流程所需要的形式化程度,以及專案生命週期中目前所在的位置等。所用的部分一般技術包括:
-
檢驗。這是正式的評估技術,它會詳細檢查一或多個工作成果。檢驗被認為是收獲最多的審查技術,不過,它需要訓練和準備,才做得好。
-
輕鬆演練。這是一或多項工作成果的作者帶著一或多位審查人員「走過」工作成果的評估技術。審查人員會提出關於技術、樣式、可能的忽略或錯誤、偏離既有標準等方面的問題和意見。
-
前置閱讀和意見回饋。一或多位審查人員各自閱讀工作成果,寫下他們的觀察結果。當審查人員備妥之後,他們可以開會提出意見和問題。不過,這個會議可以省略,審查人員可以用書面形式,將他們的意見和問題提供給作者。
為了達到最高效率,又要儘量不中斷團隊的工作,請儘量規劃讓審查人員審核較多的工作成果,以減少召集必要審查人員的次數。 顯然每次審查都必須維持實際可行的工作量,因此,您必須相應地平衡這些衝突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