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流程觀點
有一種稱為「流程觀點」的架構觀點,以圖解說明系統的流程分解,包括從類別和子系統至流程和執行緒的對映關係。
關係
相關元素
主要說明

為確實瞭解系統的流程組織,「分析與設計」規範採用一種架構觀點,稱為流程觀點。系統只有一個流程觀點,以圖解說明系統的流程分解,包括從類別和子系統至流程執行緒的對映關係。在每一次反覆期間會不斷地修正流程觀點。根據 [BOO98] 的說明:「在 UML 中,此觀點的靜態面和動態面可透過在設計觀點中使用的相同圖解來取得 - 亦即,類別圖、互動圖、活動圖及狀態表圖,但重點放在代表這些執行緒和流程的主動類別上」。在建構和使用流程觀點時,重點包括並行性、回應時間、瓶頸、產量、容錯及延展性等。

即使不直接利用底層作業系統的支援,也是有可能設計並行性 - 例如,使用特別撰寫的排程器或其他執行時期支援。在這種情況下,並行性是在應用程式基礎架構層次上模擬,而非作業系統層次。必要的話,可利用其他模板(除了標準的執行緒和流程),以方便區別(為了明確引導實作)。例如,以 Ada 作業而言,Ada 程式語言具備自己的並行性模型;不論執行的作業系統是否提供適當的同等機制 - 譬如,執行緒 - 以支援 Ada 作業,Ada 執行時期都必須提供這項機制。

在即時系統中,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建議以封裝體來代表流程觀點中的主動類別。封裝體有強制規定的語意可簡化並行性建模:
  • 採用非同步訊息的通訊,透過且使用定義正確的通訊協定
  • 採用徹底完成的語意來處理訊息。
  • 封裝被動物件(保證不會發生執行緒干擾)。

圖解說明詳見隨附的文字。

流程觀點顯示系統的流程組織。

另外還有四個觀點,包括使用案例觀點(在「需求」規範中討論)、邏輯觀點部署觀點實作觀點;這些觀點在「分析與設計」和「實作」規範中討論。

軟體架構文件中詳細說明架構觀點。您可以加入不同的觀點來表達不同的軟體架構層面,例如安全觀點。

在本質上,架構觀點可視為已建置模型的抽象化或簡化結果,您可以先擱置細節以突顯重要的特性。對於系統開發期間建置的任何模型,架構是提高模型品質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