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則: 需求研討會
這個準則說明如何規劃和引導收集需求的研討會。
關係
主要說明

目的

需求研討會的用途如下:

  • 讓專案小組與專案關係人見面。
  • 向專案關係人收集綜合性的「需求清單」。
  • 以參與研討會的關係人為基礎來排定所收集之需求的優先順序。

準備研討會

引導需求研討會,也就是將所有關係人聚集起來,共度一段密集聚焦的期間。 系統分析師扮演會議代理人的角色。每個參加者都應該踊躍與會,會議結果應該立即提供給與會者。

需求研討會提供一種套用其他引出技術的組織架構,例如:準則:集體研討和觀念歸納, 準則:分鏡腳本作業, 準則:角色扮演, 準則:檢視現有的需求 . 這些技術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用。它們全部可以和使用案例方式結合起來。例如,您可以產生一或多個分鏡腳本來代表系統所展望的每個使用案例。您可以利用角色扮演來理解參與者將如何使用系統,它可以協助您定義這些使用案例。

需求研討會的代理人必須準備面對下列困難:

  • 關係人知道他們要什麼,但不一定能夠清晰表達。
  • 關係人可能不知道他們要什麼。
  • 在您告訴關係人他們說了他們想要什麼之前,關係人始終以為他們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 分析師以為他們比使用者更懂得使用者的問題。
  • 每個人都認為所有其他人都有政治動機。

需求研討會的結果會呈現在一或多個關係人需求構件的文件中。如果您有好的工具支援,通常最好讓關係人輸入這項資訊。如果您選擇利用參與者使用案例來討論系統,您也可能會有使用案例模型概要。

研討會之前

代理人必須向應該參加的關係人「推銷」研討會,以及建立將參與這個研討會的群組。與會者在到達之前,應該先取得可供檢視的「暖身」資料。代理負責研討會周圍的底層機制,如送出邀請、找到有會議所需設備的適當房間,以及分送研討會的議程。

引導會議

代理人負責引導會議,其中包括:

  •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言。
  • 使會議不出軌。
  • 在「需求管理」用途上,收集適當的輸入來用於 工作成果:需求屬性
  • 記錄發現項目。
  • 總結會議,得出結論。

合併結果

在需求研討會之後,代理(及角色:系統分析師伙伴)必須花一些時間來綜合發現項目,以及將資訊壓縮成可呈現的格式。

交易竅門

下表列出問題和建議的解決方案集合,對代理而言,它們可能遲早會有用。解決方案是指一組「通行證」,它們似乎不必要,但往往會變成很有幫助:

問題  解決方案 
休息之後,很難重新開始。  任何遲到的人都得到一張「休息遲到」通行證,請利用廚房計時器來吸引大家注意,利用慈善功德箱,每張通行證要 $1 元。 
尖銳的批評 - 狹窄的偏見、泥巴戰、政治、粗鄙的攻擊。  「1 次免費的粗鄙攻擊」通行證、「這是個好主意!!」通行證。 
嘩眾取寵、盛氣凌人、參差不齊的工作者意見。  用受過訓練的代理,將發言時間限制於「5 分鐘立場表態」。 
午餐之後,沒有精神。  便餐、休息、咖啡、蘇打、糖果、餅乾、重新安排室內、調整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