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
預估交付專案所需要的工作強度。
選取符合專案限制的最佳排程。
|
在初始階段期間,您應該準備預估專案所提出的工作(如需軟體專案預估的一般討論,請參閱 [BOE81]、[PUT92] 和 [MCO96])。軟體專案預估的基礎是一些複雜的數學運算,這裡不討論詳細的技術背景。預估遵循一個四步驟的程序:
-
預估產品大小。
-
預估專案的總體工作和成本
-
套用限制和優先順序(如人員數量、交付日期、預算等)
-
選取最佳排程、工作和成本預估
預估產品大小
這是預估流程的主要輸入。如果您無法預估要完成的工作強度,所建立的任何專案排程都可能不符實際。您可以利用兩種方法來預估專案初期所能使用的軟體產品大小:類比大小和分析大小。當然,在專案後期(詳述階段期間),您可以根據詳細的專案工作分解結構來準備更嚴格的、由下而上的預估。
類比大小
當您利用「類比大小」方法來預估專案範圍時,您會比較將開發的新產品及先前的專案所開發之已知大小的產品。您要比較的各項產品,各種特性都應該比較,例如商業使用案例數目、參與者數目、資料庫大小/複雜度,以及可能的線上和批次程式數目。
您可以比較這些特性來預估新產品相對於舊產品的大小,之後,再利用舊產品的已知大小來計算新產品的預估大小。請記住,您一定要比較複雜度相近、開發方法相似的產品,否則,您的比較有可能因為使用案例說明之詳細層次等事項的差異而失效。
分析大小
在稍後的初始階段中,您可能會收集到足夠的新產品資訊,可供您利用分析技術來預估產品大小。這些技術有賴於可用軟體產品的功能說明(如軟體需求規格、軟體架構文件),它們會套用標準計數規則,從這些說明中得出預估的大小。在這些技術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功能點計數」,不過,另外還有許多已開發的其他測量方式,其中包括「特性點」(為了適用於即時系統而修正的「功能點」)和「預測物件點」(以類別複雜度和階層的分析為基礎之物件導向系統的測量)。
另外,還有 IBM
網站所提供的白皮書,它們會說明以使用案例為基礎的大小預估方法。當使用這些白皮書時,您應該知道,如果要根據使用案例來建立起始大小預估,您必須進行校準來配合組織的使用案例樣式,因為不同組織的使用案例之抽象層次和表現方式可能極為不同,甚至在一個組織內,也會千差萬別。在校準之後,請務必保持所選撰寫使用案例的標準樣式,否則,大小預估會出現嚴重錯誤。
預估專案的總工作和成本
您可以利用既有的科學模型,從產品大小預估中,計算出人員工作總成本和專案的排程。目前所用的兩個重要模型是 Barry Boehm 所開發的「建構成本模型」(COnstructive COst MOdel, COCOMO) 和 Larry Putnam 的 Putnam
方法學。這兩個模型都已對照業界資料驗證過。如需 COCOMO 最新版本的相關資訊,請參閱 COCOMOII 網站。
除了大小輸入之外,另一項主要輸入是測量小組生產力。這個值決定了整體的專案工作。 專案總排程以非線性方式關聯於總工作量。不幸,模型在數學上非常複雜,因此,最好是利用軟體工具來協助計算。
套用限制和優先順序
幾乎所有專案都會受制於某些限制(例如,必須在特定日期出貨,或成本不能超出
$850,000)或優先順序(例如,需要儘快完成的產品)。在取得固定的產品大小之後,調整小組大小會影響這些項目。結果在小組的大小和排程之間,會呈現非線性關係,因此,您必須利用科學模型,根據不同的小組大小來產生許多情境。自動化預估軟體對這個練習很有幫助。
選取最佳排程、工作和成本預估
現在專案已有一系列情境,您要審查和選取最適合您的專案需求的情境。這會依照建議來提供專案整體持續時間的初步圖像,且會指出必要的小組大小和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