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詳述」反覆期間會反覆地執行作業:設計使用者介面和作業:建立使用者介面的原型。 初期的反覆專注於初步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包括找出和設計主要的使用者介面元素及它們之間的導覽路徑。分鏡腳本是一種很有用的技術,可在使用者介面設計時用來了解使用者介面如何運作。 對於初步的使用者介面設計達成共識之後,接著就開始開發可運作的使用者介面原型。
原型上的意見會納入使用者介面設計中(甚至是需求)。 初步原型通常僅支援一部分的系統特性。 經過後續的反覆,原型會開始擴充,逐漸納入更多的系統特性。
在使用者介面期間建立非實際運作的使用者介面,主要的好處是等到對整個使用者介面設計達到一致的意見之後,才開始投入打造更詳細和耗費成本的實用性使用者介面原型。
在設計和打造使用者介面原型時,一定要密切注意系統使用者和潛在使用者的意見,才能確定和保證系統的使用性。
有許多使用案例分析研討會可能同時召開,只在可用的資源儲存區和參與者技能上有所限制。 在每一個使用案例分析研討會之後,研討會和架構團隊的部分成員應該立即合作,將研討會的結論歸納到指出設計元素中。
這兩個團隊的成員都很重要:使用案例分析團隊成員了解在什麼環境下找出分析類別,架構團隊了解更廣的設計範圍及其他已找出的使用案例。
隨著設計工作愈趨成熟和穩定,就可以且應該審查其中愈來愈多的部分。較小的集中審查比廣泛的全盤審查更好; 分八次,每次兩小時來集中審查非常特殊的層面,遠比歷時兩天的馬拉松式審查更好。
在集中式審查中,必須定義目標來劃定審查重點,並確定在既定的目標下,有具備適當審查技術的審查小組可以召開審查。 剛開始的審查應該專注於設計分層和包裝的整合性、介面的穩定性和品質,以及使用案例行為涵蓋的完整性。
後來的審查應該深入分析套件和子系統,確定內容完整又正確地實現已定義的介面,且設計元素之間的相依性和關聯是必要的、足夠且正確的。 請參閱每一個設計構件的檢查點來取得審查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