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建立配置管理(CM)环境
此任务描述了如何创建一个可以开发和构建产品的环境。
规程:配置与变更管理
用途

此任务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可以开发和构建产品的环境。这是分两部分进行的:首先建立硬件环境,然后建立开发环境。

关系
主要描述

建立 CM 环境涉及分配机器资源(服务器和磁盘空间)以及安装配置管理工具。

建立开发环境涉及创建存储库、设置产品目录结构以及导入任何现有文件。初始环境充当进一步开发工作的基线。

步骤
建立 CM 硬件环境
目的 分配安装和配置 CM 工具所必需的硬件资源。  

配置管理员与系统管理员一起工作来分配机器资源并安装必需的软件工具。

对于专门用于运行服务器(该服务器协调对项目存储库中的实际数据的存取)的机器的主要考虑事项如下(按照优先级顺序):

  • 内存需求
  • 磁盘输入/输出需求
  • 网络带宽
  • 项目存储库磁盘空间

这些项各自的信息在工作产品:项目存储库中提供

将体系结构映射到存储库
目的 对产品目录结构进行逻辑组织,以确保所有与项目相关的工作产品有一个占位符。 

产品目录结构充当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工作产品的逻辑上嵌套的占位符。目录(充当项目存储库)的形状取决于整个系统中的子系统的数量,以及每个子系统中的元素的数量。

产品的逻辑结构直到进行分析与设计任务之后才显露出来。需要为管理和规划工作产品创建初始的项目存储库。初始结构的指导信息在 概念:产品目录结构下提供。

结构的其余部分可以在作出设计决策时进行完善,实施视图的性质将在如何将各种设计元素打包进行实施上变得更清晰。

为需要在目录结构中实施的每个子系统创建占位符。估计要开发的工作产品的存储需求,并确保有足够的物理存储器。 为了达到 CM 目的,在产品目录结构中的内部元素间必须有高度的内聚性。 子系统与系统的其他部分之间应该有明确定义的接口,而且可以独立构建和测试。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允许不同的团队可以独立并行地开发系统。目的是能大大加速开发并促进重用和系统维护的简单易行。

创建定版本的元素的初始集合
目的 创建项目工作产品的初始基线。 

即使对于没有配置管理的项目,也有目录结构的概念以及项目不断使用的现有的材料主体。目的是将现有的材料导出/导入到为产品开发创建的结构中。

定义基线提升级别
目的 确保存储在项目存储库中的所有元素共享一组通用的“合法”提升级别。 

基线是项目存储库的单一版本。该基线的质量或状态用基线提升级别表示。存储在项目存储库中的所有元素共享一组通用的“合法”提升级别,最好在多个项目间保持定义的一致。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配置管理 概念:基线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