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创建基线
创建基线是在工作产品的某一版本期间存储“快照”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参考点,以后的工作将基于此参考点来进行,并且只能对此参考点进行授权变更。
关系
主要描述

定义

基线是项目存储库中每个工作产品的某一版本期间的“快照”。它提供了一个正式标准,以后的工作将基于此标准来进行,并且只能对此标准进行授权变更。在建立了初始基线之后,以后对基线所作的每次变更均被记录为一个变化量,直至设立了下一个基线。

开发人员在参与项目时就向其工作空间中填充由基线表示的目录和文件版本。随着工作的继续进行,基线将纳入自创建上一个基线以来开发人员所交付的工作。一旦将变更纳入了基线之中,开发人员将重新以新基线为基准,以与项目中的变更保持同步。重设基准将把集成工作空间中的文件合并到开发工作空间中。

说明

创建基线的三个主要原因是可重现性、可跟踪性和可报告性。

可重现性就是在时间上回溯并重现软件系统的给定发行版或重现项目中先前某个时候的开发环境的能力。可跟踪性则在项目工作产品之间建立前后承接关系。其目的是确保设计能满足需求、代码能实施设计以及可执行程序是从正确的代码构建而成的。可报告性的基础是将一个基线的内容与另一个基线的内容进行比较。基线比较有助于调试和生成发行说明。

在建立了基线后,所有组成元素和基线均需要进行标注,这样它们就是可唯一标识和重建的。

创建基线有几个好处:

  • 基线提供了稳定点和开发工作产品的快照。
  • 基线提供了稳定点,这样可以从该稳定点创建新项目。作为独立的分支,新项目将与以后对原项目(主分支上的)所作的变更相隔离。
  • 个别开发人员在其隔离的专用工作空间中可以将有基线的元素用作更新的基础。
  • 在更新被视为不稳定或不可信的情况下,基线为团队提供了一种回滚变更的方式。
  • 当构建了特定的发行版后,在您可以重新创建配置的前提下,基线提供了一种重现所报告错误的方式。

使用

定期建立基线,以确保开发人员彼此之间的工作保持同步。不过,在项目进行期间,应照例在迭代结束时(次里程碑)以及在与生命周期阶段结束相关联的主里程碑处创建基线:

  • 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先启阶段)
  • 生命周期体系结构里程碑(精化阶段)
  • 初始操作能力里程碑(构造阶段)
  • 产品发行里程碑(移交阶段)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