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高级别用户界面设计已完成:
-
主窗口已确定。
-
用户界面元素和它们的导航路径已定义(导航图)。
现在就可以执行用户界面元素的详细设计了。下面是设计用户界面元素的不同方面。每个方面描述如下:
设计主窗口的可视化
主窗口(特别是主要主窗口)的可视化将对系统的可用性有重大影响。设计这种可视化是关于确定应该将包含的用户界面元素的哪些部分(属性)可视化。事件的故事板流程可以用于帮助确定要显示的属性的优先顺序。如果用户需要看见用户界面元素的许多不同属性,您就可以实施主窗口的数个视图,每个视图将不同的属性组可视化。设计这种可视化还意味着,您必须使用所有可视方面,查看应该如何将包含的用户界面元素的属性可视化。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指南:用户界面(一般)中的“可视方面”小节。
在可能的情况下,尝试确定将在主窗口中显示的各元素的“共同特征”。 通过在某个维度将共同特征可视化,用户就可以将元素互相关联,并开始看见模式。这会大大增加用户界面的“带宽”。
示例:
假设您有一个客户服务系统,您想在其中显示类似以下的方面:
-
随着时间的过去,客户提出的抱怨和问题
-
随着时间的过去,客户购买了什么产品
-
随着时间的过去,向客户开出了多少的发票额
这里的共同特征是“时间”。因此,在同一个水平时间轴上并排显示抱怨/问题、购买和发票将使用户能够看见这些内容之间的相关(如果它们相关)模式。
设计主窗口的用户操作
在这里您决定如何“实施”可以为主窗口调用的用户操作。主窗口的用户操作常以菜单栏中的菜单项提供,并常通过弹出菜单和工具栏作为备用项和补充项提供。
请为每个主窗口定义菜单和菜单选项。例如,在文档编辑器中有“编辑”菜单,将一些相关的操作组合到一起,如“剪切”、“复制”等等。
一些用户操作可能要求与用户进行复杂的交互,因此需要他们自己的辅助窗口。 例如,在文档编辑器中,对文档有“打印”操作。由于该操作有复杂的交互,因此它需要另外的对话框窗口。
如果窗口中有大量的对象要可视化,可能就有必要设计涉及这些对象的用户操作了。以下是这样的用户操作的一些示例:
-
在多个对象中搜索
-
排列多个对象的顺序
-
浏览多个对象的层次结构
-
选择多个对象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指南:用户界面(一般)。
设计各种特性
将必需的动态行为添加到用户界面。大多数动态行为由目标平台给出,如“选择-操作”模式、双击打开、鼠标右键弹出菜单等。但是,您需要作出一些决策,包括:
-
如何支持窗口管理
-
在会话间存储什么会话信息,如输入光标位置、滚动条位置、打开的窗口、窗口大小、相对的窗口位置等
-
对于您的主窗口是支持单个文档界面还是支持多个文档界面(SDI 或 MDI)
同时请评价其他能增强可用性的常用特性,包括以下各项:
-
是否应该提供“联机帮助”(包括“向导”)
-
最好提供“撤消”操作,使系统可以安全地探索
-
是否应该提供“代理程序”来监视用户事件和主动建议操作
-
是否应该提供“动态突出显示”来使关联可视化
-
是否应该支持用户定义的“宏”
-
是否有应该可由用户配置的特定区域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指南:用户界面(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