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3. 打造 Port 快速上手篇

內容目錄
3.1. 編寫 Makefile
3.2. 撰寫該軟體的說明檔
3.3. 產生 checksum 用途的 distinfo 檔
3.4. 檢驗 port 是否完整、可行
3.5. 以 portlint 來作檢驗
3.6. 提交(Submit) port

本節主要介紹如何來快速打造 port,然而, 很多時候這些內容並不是很夠用,建議閱讀本文件中更深奧的地方。

首先取得該應用程式的原始程式碼壓縮檔(tarball),並把它放到 DISTDIR,預設路徑應該是 /usr/ports/distfiles

注意:

下面的例子,是假設並不需要再修改該應用程式的原始碼,就可以在 FreeBSD 上編譯成功的;假如還需要另外修改才能成功編譯的話, 那麼請參考下一章的說明。

3.1. 編寫 Makefile

最簡單的 Makefile 大概是像這樣:

# New ports collection makefile for: oneko # Date created: 5 December 1994 # Whom: asami # # $FreeBSD$ # PORTNAME= oneko PORTVERSION= 1.1b CATEGORIES= games MASTER_SITES= ftp://ftp.cs.columbia.edu/archives/X11R5/contrib/ MAINTAINER= asami@FreeBSD.org COMMENT= A cat chasing a mouse all over the screen MAN1= oneko.1 MANCOMPRESSED= yes USE_IMAKE= yes .include <bsd.port.mk>

嗯,大致就是這樣,看看你已經領略多少了呢? 看到 $FreeBSD$ 這一行的話,別想太多 ,它是 RCS ID 用途,當該 port 正式進入 port tree 時, CVS 就會自動轉換為相關字串囉。 有關這點的細節部份,可以參閱 sample Makefile 章節。

本文及其他文件,可由此下載: ftp://ftp.FreeBSD.org/pub/FreeBSD/doc/

若有 FreeBSD 方面疑問,請先閱讀 FreeBSD 相關文件,如不能解決的話,再洽詢 <questions@FreeBSD.org>。

關於本文件的問題,請洽詢 <doc@FreeBSD.org>。